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BETVLCTOR伟德国际官网平台2019年教学工作要点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9-02-25 [来源]: [浏览次数]:
  

BETVLCTOR伟德国际官网平台2019年教学工作要点

2019年,学校教学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践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实学校2019年工作要点,推进“双高”建设,深化“成果导向2.0”教学改革,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扎实推进“双高”建设

1.强化项目建设过程管理。按照学校高水平高职院校项目和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要求,根据建设项目进度安排,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协调配合、细化分工,加强沟通与衔接,统筹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

2.准备中期验收。遵照《建设方案》和《建设任务书》,持续推进专业群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治理能力建设、服务能力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和三个特色项目的建设工作,明确中期检查重点任务安排及责任分工,开展建设项目自检自评,及时凝练总结报告、资金执行报告和典型案例等相关材料,完成中期迎检相关工作。

二、推进成果导向2.0 实施

3.落实二级学院建设任务。聚焦专业与课程的“持续改进”, 以分院为主体,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改革进入专业和课堂的有效路径。制定分院(部)《成果导向2.0实施方案》,明确各教学单位建设任务,细化建设内容和绩效指标,有计划地推进分院(部)成果导向2.0的落地实施。总结OBE改革经验,固化教学改革成果。

4.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发挥2015级毕业生校友的作用,启动“三回圈”运行机制,修改相关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专业和课程“持续改进”配套制度。完善和落实“6543”教学机制。对完成一个教学轮回的试点专业,简化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步骤,打造专业和课程持续改进的有利条件,提升人才培养工作的成效。

5.强化教学资源建设。探索将“智慧教与学服务平台”与尔雅、智慧职教等教学资源平台相连通的路径,为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打开通道,为更多网上教学资源利用创造条件。推进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强化课程资源的利用效果,助力成果导向2.0教与学的实施。

6.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改进“智慧教与学服务平台”9大模块45个子系统的功能,对二期开发的请假管理、评教管理、实践教学、学分管理、辅修管理、关怀补救、决策分析等十几个子系统上线运行。建设两间功能完善的多媒体教室,创设满足教学信息化需要的环境条件。

三、完成诊改试点任务

7.推进诊改工作。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工作流程,确定诊断点,开展自主诊改使之常态化。建立并完善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层面的诊改制度及激励制度,保障诊改有效运行。推进学校平台建设,实现数据源头即时采集,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开放共享,支撑学校诊改工作。

8.迎接诊改复核。按照《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工作指引》的要求,提出复核申请,进一步梳理、完善各项诊改材料,撰写《自我诊断报告》,做好复核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顺利通过诊改复核。

四、强化专业内涵建设

9.推进“悉尼协议”专业认证。发挥数控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悉尼协议”认证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和药品生产技术3个专业第二批“悉尼协议”认证工作,高质量完成自评报告、佐证材料、实地访评等任务,并以此为契机,建构专业建设的持续改进机制。

10.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继续推进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和城市热能应用技术两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建设,为项目验收检查做好充分准备。积极推进14个专业23个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建设,总结凝练成功做法和经验。继续推进校企合办的中科创业学院的发展建设,共同建设精品创业课程,推进混合所有制、大师工作室等项目建设。

11.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完善职教集团组织机构,依托职教集团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推进以优质企业为核心的校企合作联盟建设,构建全方位的校企合作体系。积极联系省内外具有一定规模的优质企业开展合作,拓展增加10家大中型企业的校企共建合作;加强校企合作育人,继续开展订单、冠名培养,增加企业订单、冠名班9个。

12.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建设3个以市场为导向的校企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组建应用技术研究团队提高技术协同创新能力。推进技术服务规范化管理,形成长效评价激励机制。针对龙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开展应用技术项目和横向项目重点培育工作,立项横向科研项目15项,实现技术协同创新、技术服务收入到账经费110万元。

四、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1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上下联动,加强师德监督,加大师德师风惩治力度。完善师德考核制度,继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大力树立和宣传优秀教师先进典型,形成崇尚师德,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14.构建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落实“15111”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机制,实施“两元三三”制培养计划,全方位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继续发挥“磨课坊”在教师能力提升中的作用,开展专题培训。落实教师多元云梯成长发展路径,结合自身优势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制定《教师教学能力认证标准》,开展教师教学能力认证。

15.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修订《外聘教师管理办法》,探索实施二级管理,为企业专家在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创造条件。探索开展“企业专家助教制”,以外带内,培养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企业专家教学效果。强化教师赴企业锻炼管理,探索网络远程管理办法,建立激励措施,提升锻炼实效。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

16.开展“四说四赛”教学竞赛。围绕育人的核心环节,设计“说专业、说课程、说单元、说评价”的“四说大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围绕教师教学主要技术,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应用能力大赛、区域教师专业技能邀请赛、精品在线开放课大赛”的“四赛活动”,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

17.开展“金牌专业、金牌课程、金牌教师”评选。以落实“教与学”改革实施成效及专业与课程的持续改进效果为指标,制定学校《“金牌专业”评选办法》、《“金牌课程”评选办法》,评选金牌专业和金牌课程。在此基础上,以师德评价为前提,制定《“金牌教师”评选办法》,评选金牌专业带头人和金牌课程主讲教师,对获奖人员在任期内给予津贴浮动奖励。

五、规范教学过程管理

18.加强教学过程标准化管理。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33”审核机制,实施课程大纲、单元教学设计和评价方案“3+1”审核机制,修订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严把教师备课审核关、授课质量关、听课效果关、技能训练关和成绩分析关,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依托OBE智慧教与学服务平台,实施教学全过程智能化记录、采集和分析,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

19.健全完善实习实训管理。以综合实训楼交付使用为契机,统筹规划新建实训室与现有实训室资源,开展信息化管理,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实施实训室“亮灯”工程,推进学生专业兴趣小组活动,为学生技能训练创造条件;继续加强顶岗实习管理,修订《顶岗实习手册》,落实实习保险,强化安全教育,发挥“智慧教与学服务平台”实习管理功能,提升远程管理水平。

20.继续开展督导检查评估。进一步完善督导、检查、评估等相关制度、标准,为教学督导工作提供依据。采取普遍督导和重点跟踪相结合,抓两头带中间,继续开展校院两级“集体听评课”和“A级教师开放课”活动,对部分C级教师进行重点跟踪指导,发挥先进教师带动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六、加强科研建设

21.强化科研引领作用。以课题研究推进学校“双高”建设、成果导向教学改革等重点工作,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组建优秀科研团队,精选研究方向和内容,准备申报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继续推进“成果导向课程开发与实施”专题项目研究,启动“成果导向通识选修课程开发与实施”项目验收,提升通识选修课建设效果。

22. 培育教育教学成果。为备战下一届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组织校内项目遴选,并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进行内容整合、团队重组,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综合性、高水平、影响面广的教学成果,提高获奖层次和获奖率。开展学校第二届教学成果奖评选和2019年度科研成果奖励工作,增加教科研热度。

七、开展其他教学工作

23.推进素质通识教育改革。进一步完善通识课程体系,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礼仪类课程,编写完成《通识课程开发与实施》专著。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实施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中“四心”教育的有效途径。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利用课堂教学和活动课程两大阵地,有效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4.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探索图书馆与分院合作建立图书阅读平台,针对学校“四心六力”核心能力,编制学生阅读推荐书单。利用图书馆网页、主楼电子大屏幕、图书馆微信平台等定期开展新书推荐和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并记录和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加强图书馆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25.加强体育教育工作。进一步探索提高学生体质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举行和参加体育竞技项目,举办学校田径运动会,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健身技术和技能,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26.强化安全管理。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规定,强化教学环境安全管理。修订《教室管理办法》,明晰各部门管理职责,落实管理责任,强化管理措施,确保教室安全。强化实训室安全管理,完善制度建设,设立危险化学制剂存储室,建立分院实训室安全风险隐患反馈机制和安全管理年度报告制。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