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职院校产业服务与区域贡献概况
2014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报告中对2013年高职院校产业服务与区域贡献情况进行了数据解读和案例分析。对照全国高职院校的情况,我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应立足龙江经济的发展实际,切实提升对龙江产业的服务能力,做实社会服务工作,加强学院的社会服务职能。
2014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节选)
4 产业服务与区域贡献
4.1 服务产业
高等职业学校坚持专业对接产业,服务区域发展,形成了一批专业特点突出的优秀高职院校群体,聚焦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围绕实体经济建设,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高职教育服务产业的能力得到了行业企业的认可,作为中央企业的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建了中国通信服务职业教育联盟,在邮电类高职院校、培训机构及全国通信类高校间建立起覆盖全产业链的合作平台,整合与共享教育培训资源及企业实训资源,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为各行业尤其是通信行业企业提供卓越的教育培训服务和智力支持。该联盟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成为拥有品牌影响力和培训服务到款额10亿元级的信息化领域教育联盟。
案例17:产教深度融合,服务产业升级发展
河北渤海石油职业学院研制的新型加热炉燃控系统,使华北油田公司采油厂加热炉的排烟氧含量降低了10%~15%,大大降低了排烟温度,提高了燃烧效率,降低了有害气体的排放;学院钻井技术专业教师研发的机械计数器,解决了现场作业关键性技术问题,填补了石油行业井控装备的空白,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确定为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学院六个主要建筑物的屋面建设装机容量238KWP的屋顶光伏电站工程,设计和建设中应用微型逆变器、支架跟踪等多种国际国内先进的技术,经国家电网批准成为该省首座与国家电网并网的“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分布式电站,为全省分布式电站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积累了经验并起到了示范作用。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成立独立法人、科级建制的“酒泉新能源研究院”,以学院为主体,融合全省光伏发电及储能行业的教育、科研、企业、技术服务等资源,成立太阳能光电应用行业技术中心、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被列入甘肃省重点实验室培育计划。
湖南科技工业职业学院针对军工行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上的前沿问题,与多家军工企业开展协同创新,与中国兵器行业共同制定特有工种职业标准,与江南工业集团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参与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飞船、新一代主战装备和国产航母等相关产品研发生产,产品合格率达到100%。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谷歌、浙江新码特、仪电物联等企业合作,以嵌入式技术为核心,共同建设具有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和维修能力的智能电子工业中心,按照企业真实工作模式运行,保障了“工学交替、循序递进”板块式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促进了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贵州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先后选育出三个杂交玉米新品种,其中荷玉1号2013年推广种植面积15万亩,增产约900万公斤,为农民增加约1000万元经济收入,受政府委托,承担钟山区蔬菜产业发展技术指导,拟用五年时间推进蔬菜良种化、先进技术的应用与转化,实现无公害蔬菜基地的零突破。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的央财林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宁夏濒危野生树种灰叶铁线莲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为今后在干旱荒漠地区大面积推广灰叶铁线莲人工育苗和造林技术,加速改善地区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4.2 服务地方
高等职业学校覆盖大部分地级市,在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区域差异提供不同服务,是高等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的重要特点。东部地区院校积极服务区域转型发展,中部地区院校主动为当地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的人才,西部地区院校不仅已经成为当地人才培养基地,而却开始发挥区域文化传承中心的作用。麦可思调研数据显示,中西部地区2013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本地生源在本地就业的比例达到67%。
案例18:结合地方实际,服务区域经济社会
国家示范高职院校联手服务区域一体化战略。为主动适应“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由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大学、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等五所国家示范高职项目院校发起,并经京津冀鲁辽五省市教育厅(委)批准,正式成立了环渤海高职院校合作组织,旨在搭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合作平台、工作交流研究平台、产学研对接平台、资源共享发展平台,在“教师互派交流”、“学生互换交流”、“干部互换挂职锻炼”以及招生就业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合作,更好地服务环渤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服务贵州省雷山县民族文化发展,为民族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学院与当地共建“雷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发中心”、“学院驻雷山教师工作站”,结合雷山苗族文化特色,组建苗族银饰设计、服装设计、特色旅游品开发设计等主题创作团队,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办雷山工艺美术大师班、苗族设计大师班、在职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班,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设立“雷山”定向培养班,每年面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招收20名学生,为雷山发展定向培养人才。学院被文化部授予“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地方三农,实践中形成了“请进来、走出去、扶上马、送一程”模式。学院把农民请进来,举办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种养大户培训班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班,培训农业技术人员;让师生走出去,组织师生进村入户开展科技咨询、专题讲座,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难题,连续5年派出科技特派员为驻村农户服务;把农业大户扶上马,培育和指导各类养殖、种植大户360家,建起了32个千头以上集约化猪场,发展养猪专业户200多个;助推农业转型升级,帮扶农民致富再送一程,推广自主研发的湘研系列辣椒种植技术,年产种苗1200万株,在全市和广西的邻近县市建起了近万亩辣椒基地,每亩可为农户增收2000多元。
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扎根边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呼图壁、玛纳斯、阜康、吉木莎尔、奇台等五县市中等职业学校设为学院(技师培训学院)分校,成立昌吉中高职教育联盟,实现专业设置、招生、师资队伍、教学管理运行、实训基地建设、毕业生就业六个统筹,解决了院校之间专业设置雷同、招生宣传无序竞争、实训基地建设重复等矛盾。2013年,学院高职毕业生1887人首次就业率为98.57%,专业对口率达到93.97%,在乌昌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占7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