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的认定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课程育人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举措。本文汇总了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内容,供各院校教师学习、借鉴。
《服饰传统手工艺》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负责人:康 强
课程概况
本课程按照“名师大师带团队、民族服饰选国粹、经典案例传技艺、德技并修重创新” 的教学设计思路,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课程教学团队联合民族服装服饰加工产业的服饰非遗大师,解析服饰传统手工艺设计与制作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围绕民族扎蜡染艺术、民族衣扣、配饰配件、刺绣等传统工艺作品设计与制作,以民族国粹服装“旗袍”的设计和制作为载体,制订课程标准,优化学习内容。通过对中国民族图形图案设计、材料选择、制作工具的使用技巧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扎染、盘扣、刺绣等基本工艺及操作技能。培养学生服装服饰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设计能力、制作能力、非遗大师专项特技及创新设计能力。
教学现场
教研心得
1.完善课程架构
课程教学团队结合课程内容对课程思政架构进行设计,总结凝练出“一二三四五”的总体设计思路。 一条主线贯穿: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五大内容: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制意识、道德修养,对应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特点,以文化素养教育为贯穿本课程的思政主线,系统设计课程思政教学; 两个融合联动:根据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坚持“技术与艺术相融合、技能与素养相融合”两个深度融合,要求全体专业课教师在每门专业课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思政素材库建设; 三支队伍支撑:由服装专业课教师、思政理论课教师和非遗大师组建课程教学团队,按照“主线贯穿、两个融合”共同设计课程思政,共同完成教学授课任务; 四位一体实施:通过 “学、做、研、创”四位一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服饰文化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产品开发能力; 五方评价并举: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过程评价、非遗大师文化评价、企业质量评价和社会组织认证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综合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资源建设
在教学内容方面,从学生学情、企业需求出发,结合地方特色增加区域服饰手工艺技法;在师资队伍方面,在保持原有校内专业教学团队和非遗技艺大师授艺的基础上,增加市级博物院讲解员和民俗博物馆讲解员,在学生学习技艺的过程中,拓展相关专业知识的文化广度和深度;在线上教学资源方面,根据服装服饰的流行趋势,以时间线为中心,丰富传统服饰手工艺在服饰品中的应用范例,使服饰传统手工艺的学习从“守旧”转为“创新”。
3.丰富教学形式
为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课程教学团队注重通过学生社团、实地宣讲、指导学生参赛等形式加深学生理解。一是根据课程特色,成立学院“手工艺术社团”,在学生群体中传递传统服饰审美和技艺学习;二是与咸阳博物院合作建立思政宣讲基地,加入博物院古代服装史学相关内容,扩展知识深度,提升学生的文化审美和文化自信,并为外国留学生等群体提供了解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窗口;三是以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为路径,加强对陕西民间服饰的搜集和推广,在实现以赛促学的同时丰富课程资源。
《高速切削与五轴加工》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负责人:李晓鹏
课程概况
该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主要包括高速切削理念和多轴加工技术,旨在培养学生智能制造意识和精密加工能力。本课题围绕CAM加工中的仿真加工技术,创新开发融合文化自信的陕西地标性建筑西安钟楼作为载体,植入理论联系实践的思维方式、细节决定成败的处事态度,穿插优秀毕业生的案例为榜样,打造一堂德技双修的专业课,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家国情怀起到了显著作用。
教学现场
教研心得
课程设计按照“思政与技术结合,德育与智育相融”的教学设计思路,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打造三阶段双螺旋思政育人模式,创新“匠心积分”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并联合知名企业对课程进行校企共建,探索毕业生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围绕行业重点技术人才,深挖融合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工匠精神的零件作为教学载体,让每一堂专业课都散发“思政”光芒。
团队发挥党员教师模范带头作用,从思想政治、技术技能、教学能力等方面实施“五维度”团队能力提升计划,为课程思政落实打下坚实的师资基础,以“红色匠心”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