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资源库

思政资源库

复旦大学12门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汇编

资料来源:师培联盟    时间:2024-03-08 08:16:38   浏览次数: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举措,旨在使德育与智育相统一,推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本文汇编了复旦大学“自然科学类”与“人文社科类”共12门“课程思政”优秀案例集锦,供各院校教师学习、借鉴。

自然科学类“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摘录

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解析几何背后的人文精神



数学科学学院 🔸 杨翎

解析几何 🔸 专业必修课程


解析几何的基础是什么?在课堂上,杨翎老师首先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解析几何这门学科并非由工程师或熟悉工程技术的数学家所创立,它的奠基人是一位思想家,即理性主义哲学的鼻祖——笛卡尔。正是理性精神的复兴为解析几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杨老师还介绍了理性精神诞生和发展的历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未知和追求未知的热情。

解析几何是数学专业的三门基础课之一。杨老师认为,对于数学专业的同学来说,比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知识背后的思想和方法,比思想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领悟和发扬理性精神。杨老师从“如何获取确定无疑的真理”这一问题出发,以古希腊人对数学的贡献——坚持演绎推理是数学知识的唯一源泉为例,来说明相比于比推理和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确定性更强。杨老师在课上还介绍了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和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理性精神诞生的背景和它在人类文明史上散发出的不可磨灭的光辉。


新国情 新思索 新科技



化学系 🔸 乐英红

物理化学AⅢ 🔸 荣誉课程


物理化学作为化学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学位课,课程团队教师一直注重讲授本学科前言研究成果,力求开拓学生视野,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荣誉课程物理化学AIII的课堂上,乐英红老师以“丙烯生产中的催化作用”为题,以大宗化工原料丙烯的工业生产为例,着重介绍了丙烯的重要应用、当前工业生产现状、实际生产中的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国内外技术对比等内容,不仅向同学们展示了催化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还谈到丙烯作为制造聚丙烯纤维的原料,广泛应用于医用口罩、防护服等重要物品生产,让学生们切实体会到催化技术在人类健康防护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丙烯作为合成聚丙烯、聚丙烯腈、丙烯酸、环氧丙烷等材料的基本原料,在工业化工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对丙烯的需求也在逐年提高。我国主要通过石油催化裂化来制生产丙烯,但它的产量远不能满足当前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研究开发更加高效的催化技术、实现烷烃催化脱氢的丙烯的高效绿色生产,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实际应用前景。课上,乐老师通过对国内外科学研究水平的对比分析,强调我国研发高效催化技术的紧迫性,鼓励学生们主动将自己的科研兴趣与社会和国家需求对接,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通过讲授化学材料的实际应用、生产技术、生产效率现状、核心技术的困境、创新研究的方向选择等内容,结合以高滋先生为代表的复旦大学老一辈的化学科学家,在科研之路上的奋斗故事,启发学生如何正确地确定研究兴趣和方向,如何判断自己所选择研究的是否具有足够创新性,以及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更加快速高效开展研究工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责任担当


有深度、广度和温度的分析化学



化学系 🔸 樊惠芝、雷杰、方彩云、包慧敏

分析化学AI/分析化学 🔸 专业必修课程


系列课程《分析化学》分别面向化学系和生命科学学院的同学开设。课程组老师们经过共同备课,为同学们准备了课程思政“开学第一课”。通过结合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物检测以及年初的新冠疫情期间的病毒检测等社会热点问题,老师们具体介绍了分析化学这一学科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发挥的作用;通过介绍分析化学的发展和国家、民族发展的紧密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通过分享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田中耕一的故事,让同学们了解了甘于寂寞、不求名利的科研精神以及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在介绍分析化学密切相关的实验时,课程组老师通过强调实验成本和实验设计的重要性,引导大家思考实验成本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升大家的环保意识。

图片


物理学中的逻辑思维



物理学系 🔸 石磊

电动力学 🔸 专业必修课程


电动力学的内容主要是电动力学的绪论以及场的矢量描述。石磊老师首先向同学们讲述了他自己对于物理学习与研究的认识与心得,着重探讨了对物理模型的图像化理解及其与数学的关系。电动力学作为一门充满矢量公式推演的物理学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要求授课教师引导同学有意识地去关注复杂数学推演背后的物理图像。石老师从前置力学课程中出现过的的耦合振子出发,具体分析了其中涉及的物理图像(例如拍频等)、耦合振子方程与解的关系;从图像出发,具体讲解了其中耦合弹簧的物理意义以及对耦合频率的图像化理解。在这个环节中,简单的振子模型实例不仅具象化了物理图像与数学推演间的关系,也为电动力学之后的多层膜中的传输矩阵、光学微腔和辐射光学天线等内容埋下了伏笔。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在经过此方面的引导后,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抓住主要矛盾,凝练关键图像,能够进行有逻辑的推演和思考

在场的矢量描述部分,石老师着重从数学公式角度讲授了数学表达对物理定量化研究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弥散在空间中的任意场,如何能够精准地对其进行表述,如何能够抓住其本质特征极为关键。从这个点出发设计课程,能够让同学更容易接受复杂的矢量表达以及梯度,散度和旋度算符的意义。


抗疫事迹中的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



生命科学学院 🔸 钟江
微生物学与人类健康 🔸 通识核心课程

微生物学与人类健康,以“人为什么生病”为题,引出微生物在人类健康、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正确处理人与微生物、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紧迫性。钟老师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剖析了我国在本次抗疫中的举措和优秀医生、科学家的杰出贡献,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


课堂上,钟老师首先介绍了我国控制疫情的突出成果和国内外疫情控制的反差,强调了“举国同心”的力量。同时介绍了抗疫斗争中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舍生忘死的故事,他们用亲身经历实践了以希波克拉底誓言为代表的医学博爱精神,深深打动了同学们。


传染病对人类历史有着长久而深刻的影响。从历史上几次重大的传染病事件到本次新冠疫情抗疫胜利中,我们可以吸取众多经验和教训。钟老师在讲解早期微生物学家发现微生物致病性的内容时,重点强调了科学家“以身试菌”的献身精神;在讲解传染病的危害时,也同时指出此次疫情还远没有结束,有许多事情亟待完成,强调了在校生配合好各项防疫措施、巩固防疫成果的必要性。而抗疫事迹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凝心聚力的精神,可以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冠疫情中的复旦“生物人



生命科学学院 🔸 丁澦

生物技术产业与大学生生涯发展 🔸 创新创意创业课程


生物技术产业与大学生生涯发展系三创课程,课上针对疫情现状,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生物制药领域研发和生产在本次抗疫中的贡献,尤其是复旦的“生物人”在疫情爆发时如何通过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应对疫情的挑战并奋战在抗疫的第一线。除了众所周知的张文宏教授和张永振教授外,多位老师分别在开发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和治疗性药物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课程中分享了两个身边的案例。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林金钟团队联合蓝鹊生物等团队合作,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一种编码SARS-CoV-2病毒样颗粒的COVID-19 mRNA疫苗在小鼠中诱导强烈的抗病毒样免疫反应》(“A COVID-19mRNA vaccine encoding SARS-CoV-2 virus-like particles induces a strong antiviral-like immune response in mice”)的研究成果。该项研究验证了mRNA诱导产生病毒样颗粒作为疫苗的优势,为后续临床实验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打造安全高效、可应对多种变化的新型疫苗提供了新方向。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蓝斐研究组和艾跃生物的单抗部门此前有长期合作开发科研用抗体的经验。由于此次疫情严重,他们加班加点,2月16日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取得两例新冠康复患者样本后,仅用6天时间就完成了抗体的开发和体外抗原结合活性测试,得到了近10株可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的冠状蛋白RBD区的单克隆抗体,具有成药潜力。该应急攻关团队除了积极响应科技部号召,把研究成果第一时间公布出来应用到战胜疫情中,也正在进一步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式紧密合作,早日将成果转化。

同学们对相关内容表达了极大的兴趣,除了课堂上积极讨论外,课后仍意犹未尽,深入交流相关案例。同学们也在具体案例讨论中,深刻理解了专业知识不再是枯燥而高不可攀的,可以很好地解决紧迫的社会问题,同时坚定了将来投身生物医药产业的信心。


海洋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 杨海军、陈长霖

物理海洋学概述 🔸 专业必修课程


物理海洋学概述,围绕大气、海洋和地球的基本概念、物理海洋学的研究内容以及学科发展历史展开,旨在培养学生对海洋科学的兴趣,使学生掌握物理海洋学的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识。教师从地球形成历史出发,讲到海洋在地球宜居气候形成中的至关重要的贡献。本课还讲到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历史,通过介绍中国明代郑和下西洋的案例,来展示早期中华民族对海洋的大规模探索经历和经验认识。

通过郑和下西洋,中国以一个负责任的海洋大国形象出现在世界的舞台,推动了区域国际贸易的活跃和发展,开创了南中国海及印度洋区域不同文明和平对话与合作发展的新局面,也使明代中国海洋大国乃至海洋强国形象,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奠定了古代中国在世界航海外交史上的地位。课程通过对海洋知识的介绍,强调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最重要的圈层,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探索海洋研究海洋,这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由之路。


人文社科类“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摘录

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文学、历史学、哲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资治通鉴》导读 · 历史学系


教学团队:姜鹏

课程性质:通识核心课程


课上,姜鹏老师从《资治通鉴》的编纂目的、阅读方法、内涵价值等角度切入,引导学生理解阅读史书、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

传承资政精神,心系家国天下

作为重要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春秋战国之际到宋代建立以前的历朝历史,其编纂目的在于“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通过学习《资治通鉴》,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人的经世致用和家国情怀,认识何谓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提高思想水平和政治站位。

学习科学知识,增强专业技能

本课程以思想史的方法阅读《资治通鉴》,追寻唐宋之际思想观念变化的足迹。旨在提高大学生国学素养,完善古典文化认知,厚植人文情怀,促进通识文化和人文知识的普及。《资治通鉴》一书长达249卷,在教师讲授与小班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

领会古今历史,敢于担当使命

深入阅读、研究《资治通鉴》,不仅有利于增进对中国历史的了解,也可以从中归纳出中国古代的基本政治理念与思想,以史为鉴、服务现实。
图片


用哲学思辨的方法树立人生价值观



哲学学院 🔸 谢晶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 🔸 通识核心课程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开学第一课”中,谢晶老师首先从通识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切入,引导学生领会阅读西学经典所必需的哲学思维,进而为本学期所精讲的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文本做导论,通过互动和对话,让学生自主参与“打开”哲学文本的“正确方式”,引导学生挖掘题目中哲学概念的特定含义,诸如辨析 “人类(men)、“不平等(inequality)”、 “起源(origin)”、“基础(foundation)”等概念在此语境下的含义,引入中国古代传统思想观念与西方思想观念的对比、西方不同历史时期(如古希腊与现代)的对比等坐标系,带领学生逐步澄清诸概念的特殊性。这一过程同时使学生在独立反思和探索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明确这一经典西学政治哲学文本中较为隐晦的哲学家卢梭的问题意识与概念预设,为学生进一步独立阅读文本提供必要的脚手架。

课程结合西学经典精读与从具体问题展开讨论这两种形式切入“不平等”这一政治哲学问题,以学生积极参与和师生互动为前提,培养学生读出与提出哲学问题的意识,以及分析与提出论证的重要哲学思维方法该课程使任何专业背景的学生都能调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理性思考,实践哲学活动所需的批判性思维和现实洞察力,进而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和反思的能力,这一能力对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选择更宽广的人生道路不可或缺。


建立以文化自信和批判性反思为主体的跨文化意识



外文学院 🔸 孔婧倩

欧洲电影解析与实践 🔸 通识核心课程


“欧洲电影解析与实践”以二战之后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以及北欧地区生产的经典艺术电影为分析对象,讲授欧洲电影的艺术特点和美学特征。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赏析非好莱坞电影,并通过电影这一媒体提升学生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在电影赏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电影中的西方意识形态传播模式的审美敏感性,建立以文化自信和批判性反思为主体的跨文化意识。

本课程“开学第一课”的主题为“好莱坞电影与电影表现元素蒙太奇”,孔老师讲解了好莱坞电影的制作模式以及电影各种表现元素。好莱坞大片娴熟地运用电影语言来创造商业利益,同时巧妙地传播意识形态。蒙太奇就是传播意识形态最重要的手段。孔老师带领同学们观看了不同的经典好莱坞电影片段,组织引导学生辨认其中不同类型的“蒙太奇”手法。她指出“蒙太奇”有意识地对人产生了一种暗示效果,提醒学生应该在观看电影的同时进行反思,与学生一同讨论了“蒙太奇”的叙事功能和价值传播作用。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电影表现元素与“电影语言”的能力,从而主动地去欣赏电影,而不是被动接受;培养学生分析“蒙太奇”的能力,使其能够理性地反思“蒙太奇”的叙事作用和心理效果,并能清楚地认识到,令人眼花缭乱的蒙太奇技术背后所传播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针对“蒙太奇”以及其他电影语言所传播的价值观进行批判性反思,增强学生对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传播模式的敏感觉悟性和反思能力。这样学生就不会被动地、在无意识中全盘接受电影所传播的文化理念,而是学会从电影的幻梦中跳出来,确立主体意识,培养民族文化自觉性和敏感性,树立文化自信。

把握舆论规律 预见未来趋势 做出有效应对



新闻学院 🔸 杨鹏

舆论学 🔸 专业必修课程


在《舆论学》课堂中,杨鹏老师以防疫专家的专业水平为例,引导学生理解舆论研究的专业性。钟南山在抗疫期间直言不讳,使得大众能在第一时间对疫情状况获得最直观的了解,而不会陷入对未知的恐慌。2003年SARS疫情期间,钟南山就给世人留下了敢医敢言的印象,他为了进行试验,甚至在自己体内注射非典感染病人的血清。这充分说明了他的自信。2020年,他提出的防控措施取得显著成效,更充分显示出他的专业水平。这样的专家,能够把握病毒的机理,把握疫情扩散的规律,他就能预见未来趋势,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如果能够把握舆论的机理,把握舆论扩散的规律,把握人们社会活动的规律,也就能够预见舆论发展的方向,提出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科学家有功于人民,专业水准至关重要。我们深入钻研舆论学,提升专业水准,也就能够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杨老师还提到了美国传染病学专家安东尼·福齐。福齐博士在3月份美国疫情爆发的前期阶段就发出预警: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美国将有数百万人感染,15-20万人死亡。考虑到美国医疗条件优越、技术设备先进、人口密度小、居住分散、饮食习惯是分餐制等因素,在非专业者看来,似乎不可能出现疫情的大规模爆发。但事实证明,福齐博士的预测非常准确。美国政府并未采纳专家的防控建议,已导致数千万人确诊感染。

“舆论学”这样的专业课程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将学生把课堂与外部世界连成一片。在以钟南山和福齐医生事迹为例向学生解释“专业性”的时候,也会激发学生对中美两国制度、文化差异的思考,增强对我国社会制度的认同。


图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公共管理人



国务学院 🔸 陈水生

公共行政学 🔸 大类基础课程


公共行政学主要向选课学生介绍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学习任务和教学大纲等。让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安排有更直观的感受。为更好地培养社会科学学生关心时政和了解国家大政方针,熟悉公共管理实践,本课程设置了公共管理案例演讲环节,每周安排同学针对新近发生的重要公共管理案例进行展示和点评,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更好地锻炼同学们的研究能力,本课程设置了期中研究展示汇报环节,设计了“放管服”改革、城市更新与城市再造、中国应急管理体制构建与创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治理、数字政府与数字治理、大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政策6大选题供同学们研究。

课堂上,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公共行政、公共管理的概念以及现代政府的角色和职能,陈老师通过最近的时政新闻,如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关闭离汉通道重大决策如何作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表彰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决定、同舟共济战“疫”记——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纪实等实例和案例引导同学们结合自身学习和生活实践对公共管理是什么、公共管理何为展开热烈讨论。课堂上同学们回答踊跃,发言积极,体现了很强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版权所有:伟德国际·BETVLCTOR[中国]官方网站-Sports Platform —— 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