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牧工程学院!

农牧工程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畜牧兽医专业是我院传统专业,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不断根据人才需求的变化和职业教育思想要求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先后进行了借鉴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BE)理论构建能力教育教学体系、突破学科式教学模式构建“模块式”教学体系、借鉴“双元制课程”强调实践课程和实践教学构建突出实践的教学体系等专业建设与改革。2002年,畜牧兽医专业被黑龙江省教育厅遴选为省级改革试点专业,根据“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开展了社会调研,针对岗位需要构建了“一主N辅”的人才培养模式。2006年末,学院成为黑龙江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理论要求,针对行业岗位对高职人才需求的特点,构建了适应岗位工作需要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突出工学结合的、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3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深入企业调研,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现代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畜禽饲养方式急需转变,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逐渐增多,对动物疫病加强防控更加重要。人们对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日益重视,分散的畜禽饲养模式不能保证畜产品生产的安全,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企业是今后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针对大中型养殖企业,畜牧兽医专业主要面向的工作岗位是畜禽饲养管理、畜禽繁育改良和畜禽疫病防治三个方面。通过对岗位职业能力任职要求的分析,学生应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主要包括饲料配合能力、畜禽繁育改良能力、畜禽生产能力、畜禽疾病防治能力、牧场环境控制能力、牧场设备操作维护能力和牧场经营管理能力等。

突出工学结合,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企业调研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工学结合,实施“3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利用三个学期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两个学期培养学生专业专项能力,一个学期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同时实施专业分方向,分为养牛与牛病防治、养猪与猪病防治和养禽与禽病防治三个专业方向,实行两轮专业实践,即在第四学期安排一个月的教学实习、第六学期安排五个月的生产实习,培养学生成为集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于一身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畜牧兽医岗位工作过程,寻找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畜牧兽医专业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动物解剖生理、动物营养与饲料应用、动物繁育技术、畜禽生产技术等9个专业学习领域。同时,将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推行工学结合,突出畜禽饲养管理、家畜繁殖改良、畜禽疫病防治能力培养。

每个学习领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将家畜饲养工、家禽饲养工、家畜繁育员、家禽繁殖工、动物疫病防治员等职业标准工作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开发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教学为形式的学习情境,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教学场所与工作场所的结合,最终使学生形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于一体的综合职业能力。

经过五年的改革与建设,畜牧兽医专业保规模提质量、提升内涵、突出特色、树立品牌,专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的突出工学结合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建设取得了优异成绩,《牛生产》课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动物解剖生理》、《猪生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应用》、《动物繁殖技术》和《家禽生产》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特种动物养殖》等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形成了由国家级精品课、省级精品课和校级精品课构成的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队伍整体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出省级教学名师一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一人、校级教学名师三人,《养牛与牛病防治》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